每個人的生活習慣是不同的,所以不同的人,每個人的「極簡清單」也應當是不盡相同的。
我的極簡生活方式,不是從「扔扔扔」開始,而是先從「不亂買」開始。
因為我覺得,單純為了扔而扔,扔了再買,根本是一種惡性循環。只有先控制物欲,理性不亂買,才能從源頭上幫助我們過上「簡約清爽的生活」。
比如,在開始嘗試極簡生活之后,下面這7類用品我是絕不會再亂買了,不是因為差錢,而是因為它們幾乎全是「不值得的投入」。
極簡生活會上癮,讓過日子少了很多瑣事和不必要的麻煩,這半年來,我和家屬的吵架次數也少了一大半,內心真的舒展、大氣了許多。
清潔不方便,又保養很麻煩的物品
▲無腿沙發底部容易藏污納垢
例①:無腿科技皮沙發
無腿沙發看似簡潔,甚至有商家說無腿沙發就不必打掃沙發底部了。其實是自欺欺人的營銷話術。為了抗磨損,底部還是帶有小腳的,如此小縫清潔工具都進不去,特別積灰。
▲左邊無腿沙發,右邊高腳沙發而高腳沙發就很好清潔,吸塵器、掃地機都可以輕松進入到沙發下方。
▲真實案例:某士科技皮沙發掉皮嚴重如果是科技皮的,就更不要選了,雖防水抗污,但用個兩三年就會掉皮,保養難度大,壽命低。
▲復雜的燈具清洗困難,安裝更困難
例②:復雜接灰的吊燈
燈具我會選擇照明效果優質、好打掃的。這種復雜接灰的吊燈,我不會再買,大掃除時就數它最難擦,即便洗干凈,由于配件太多裝回去也十分麻煩。
▲難以清潔的杯具
例③:結構復雜的水杯
老人用的、孩子用的水杯,我都不會再買上圖這種結構復雜的,每次都要仔細清洗,不然就很容易有異味,越復雜藏污納垢的區域越多。
▲需要二次清潔的廚房地墊
例④:地毯、地墊
最初入手地墊,是覺得可以防污,誰料地墊本身就容易藏污納垢,還需二次清潔,如果沒有地墊,當時直接就能用拖把拖干凈,反而省事了。
▲難打理的地毯再說地毯,家里有了小孩的,地毯沒兩天就臟了,經常需要打理維護,孩子在上面玩還不一定衛生。地上啥都不鋪,反而干凈清爽好打理。
稍稍勤快點就能替代其功能的用品
▲花里胡哨的杯墊
例①:杯墊、餐墊
除了保護木質桌面用的隔熱墊,杯墊、餐墊這類墊子,我都不會再買了。
▲其實用手一擦就行,無需杯墊因為稍微勤快點,有湯汁、積水潑灑,隨手就擦了。杯墊臟了,還要再清洗杯墊,太麻煩。
▲占空間的熨衣板
例②:熨衣板
即便是熨衣板可以折疊起來,依然需要空間去整理收納。
▲桌子+薄被子,就能充當熨衣板其實稍微勤快點,在桌子上墊一個薄被子,也能代替熨衣板的功能。(也可以買免熨燙的襯衣)
▲難用且不好清潔
例③:壓蒜器
稍勤快點,其實用刀切也能做到。
▲還不如用刀切來得快壓蒜器用起來費勁不說,用完之后清洗也很麻煩,況且也不好用啊!
可替代性太強的物品
例①:大塊浴巾、浴袍
其實一塊吸水性強的棉毛巾,足以代替大塊浴巾擦干身體了。
▲毛巾好晾曬、好清洗大浴巾清洗的時候太麻煩了,如果每個家人都有一條,洗衣服的時候還要單獨洗一桶浴巾費時費事。浴袍就更不用說了,只適合在旅店使用,根本不適合居家使用。
▲昂貴且不一定好用的調料分裝瓶
例②:調料分裝瓶
瓶瓶罐罐的,不僅價格貴,還不一定能保證材料安全衛生,無非是看起來整潔些,但用起來和原裝瓶的體驗感無異。
▲左邊用瓶身,右邊用蓋子其實用「味全+尖叫」的飲料瓶就能代替。
▲兩者正好可以互相適配
▲擠壓使用更方便瓶身用「味全」的,因為它是PP5的材質,安全且可循環利用。瓶蓋用「尖叫」的,因為可以直接擠壓操作,相當好用。關鍵是還不需要多花錢。
▲用香皂代替沐浴露
例③:沐浴品分裝瓶
一塊香皂搞定所有,別說是分裝瓶了,就連沐浴露我都不再購買了。
本末倒置的物品(為了A所以買了B)
▲滿是盒子的過度收納
例①:各種收納盒
多年前,我崇拜過日本主婦的收納功力,看著圖片中全部整整齊齊的收納盒子,一度覺得特別治愈。實際上,大量的盒子本身也是需要定期清理的,還要時不時做分類調整,反而會耽誤很多精力,盒子可以有,但應該適度。
▲適當的盒子,適度收納為了囤貨,而去買一大堆收納盒,再去裝這些囤積的物品,本身就是本末倒置。
我變賣了家里的大部分盒子,只留了少部分,以后也不會再買了。
因為控制購買欲之后,雜物的總量也變少了,我只保留了一個雜物柜,適當囤一些生活必需品。
例②:貪便宜而買的物品
并不是便宜的物品就一定不好用,而是盡量不要因貪圖便宜而亂買某樣物品。
曾經的我,會因為貪便宜會在非官方渠道購買護膚品,直到多次買到假貨后才清楚便宜沒好貨的道理。
▲劣質的保鮮膜比如我的老母親,曾為了省錢,瘋狂在「某夕夕」買家用品,2元搶到的保鮮膜拆開包裝發現不干凈,有雜質,完全不能使用,只能扔掉。不能沒省錢,還浪費了錢,完全是本末倒置。
同類型的物品
▲床品太多也增加收納負擔
例①:重復的床品
以往,一到打折、大促時,我都會忍不住搶購各種床品,堅信「換套床品,就能換個心情」,實際發現,很多床品都被堆在了柜子角落。一年到頭也沒怎麼用上。
▲用烘干機可以很快烘干床品現在我不會再亂買重復的床品,一個房間有兩三套換洗的就夠用了。家里有烘干機,床品可以很快烘干,完全沒必要買那麼多備用。
▲奢侈品包包
例②:重復的皮包
曾經的我非常喜歡買奢侈品皮包,甚至堅信「包真的能治愈所有不開心」。因為那是年輕的我,不夠有內涵,以為只要有把名牌包背在身上,就能擁有自信。家里的柜子一度被堆滿,占用了很多空間。
▲環保舒適的帆布包現在,我不再需要它們幫我加持自信了,處理掉了大部分,以后也不會再購買。
因為女人的自信靠的是內在,自信的女人哪怕隨手出門背著一個帆布袋,也很有氣質。
輕松環保無負擔。
華而不實的物品
▲各種旅行紀念品
例①:紀念品
不會再買,如果真的很喜歡某個位置,還不如多拍拍好看的照片作為留念。
▲不舒適的衣服斷舍離掉,也不會再買
例②:不舒適、難打理的衣物、鞋子
衣物,我開始越來越追求版型和材質,要穿著舒適,且能遮住我身材缺點的,越經典越好。
▲免熨燙的襯衣不再買那些花里胡哨的時尚款,老公的襯衣也不亂買,一定要買就選擇免熨燙的,洗洗曬干就能直接穿了。
包括高跟鞋也不再買了,家里留一雙質量好備用的經典款即可。
污染環境的物品(包括污染室內環境和室外環境的)
▲不環保的無紡布洗碗巾
例①:一次性無紡布洗碗布
雖然用著方便,但由于不能自然降解,所以非常的污染環境,我不會再買。
▲棉紗抹抹布(純棉)
其實普通的純棉紗布就相當好用(也叫棉紗抹布,生活中最常見的那種),價格也不貴,即便用臟了即便丟棄也因為是純棉材質的可以自然降解。
▲不環保的密度板裝飾畫
例②:不環保的軟裝
比如一些含有密度板材質的家具、裝飾畫,雖然便宜好看,但所含的密度板非常的污染空氣。尤其是含有密度板的裝飾畫,背后的密度板直接大面積裸露在空氣中,非常不環保。
這里大表姐想補充一下我創作這期內容的初衷,我并不想羅列出具體的「不買清單」,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同,具體應該取舍的物品也不盡相同。
所以我分了7類,并在每一類當中舉出部分個例,方便大家參考,但絕不是希望大家照搬。
極簡生活沒有一個具體的模板,在我看來,它應該是一個「動詞」,而不是一個「名詞」。
過程各異,但最終的結果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負擔更小、讓我們更有內涵、讓我們真正成為住宅的主人,減少家人之間的吵架和矛盾,而不是每天被物品左右,生活在焦慮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