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「強悍」釘子戶,專門為其修改了法律,最終還是叫苦不迭!

莫可可小姐姐 2022/08/04 檢舉 我要評論

談起釘子戶,想必大家都不陌生,畢竟在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釘子戶,可謂是數不勝數,但釘子戶可不是某個國家的專屬,全球各國都曾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過釘子戶的難題。日本政府在修建高速路的過程中,就曾遇到過一家讓他們頭疼不已的釘子戶。無論日本政府開出怎樣的條件,這家人就是不同意拆遷。為了解決這家釘子戶帶來的後續問題,日本政府甚至還特地修改了法律。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?

在日本大阪的市中心區域有一座門塔大廈,它是前往大阪的遊客必然會打卡的特色景點,不過遊客對它感興趣可不是因為它富含歷史底蘊,而是因為它獨特的「設計」。門塔大廈是一座屹立于大阪市高速公路中間的普通建築,該大廈總共16層,高約71.9米,但奇特的是在這棟大廈的5至7樓處,有一條高速公路直接從其中穿了過去。

不知道其中緣由的人可能會感到疑惑,一座大廈為何會修建在高速路中間,甚至直接讓高速路從中穿過呢?其實這是因為當年大阪市政府修建高速路時,這座大廈的主人不肯搬遷,政府無奈之下才設計出了這種奇特的方案。

這件事還要追溯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。二戰結束後,日本的土地恢復了私有化,政府喪失了剝奪民眾土地的權利,而民眾重新獲取了對自己土地的支配權。在此基礎上,大廈土地的主人在1983年時便想在自己的土地上修建一座大廈。誰料在大廈預備動工的過程中,大阪市政府規劃的高速路竟需穿過大廈預計修建的位置。

大阪市政府為了保證道路的順利修建,便開始與大廈主人進行協商,為了補償主人,政府也開出了不低的土地徵用補償款。然而,大廈主人並不為補償款的數額動心,而是堅定的要將自己的大廈修建起來,雙方因此陷入了談判僵局。

世界上最硬氣的釘子戶,無論日本政府開出怎樣的條件,就是不同意搬遷,這讓日本政府叫苦不迭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大阪市政府多次與大廈主人進行談判,但大廈主人卻不願退步,雙方的談判持續了五年。

在歷經了漫長的談判期後,最終雙方選擇各退一步。大阪市政府不再要求大廈主人完全讓出土地,而是提出了一種新的相容建設方案。在大阪市政府提出的方案中,主人可以在土地上修建自己的大廈,但大廈的5至7樓需要留出空間讓高速路穿過。同時大阪市政府表示,他們會在大廈內裝設減震與降噪的設備,以此來減少車流給大廈帶來的影響。面對大阪市政府提出的新方案,大廈主人最終妥協了。

這件事本應到此為止,但在大廈與高速路雙雙修建完成並投入使用後,居住在大廈內的主人與居民卻開始夜不能寐。這是因為在大廈與高速路修建的過程中,雖然設計師為了減少車輛運行給大廈內居民帶來的影響,在大廈內安裝了隔音與減震的設備,但是車流造成的噪音與震動實在太大,導致設備無法完全阻隔這些雜訊與震動,因此大廈的居民每天都要生活在嘈雜的環境之中。

除卻噪音和震動外,大廈的部分居民還要忍受沒有電梯的不便。高速路雖然穿過了大廈的5至7樓,但只是從留出的空間中穿過,因此大廈的5至7樓依然有房間供人居住。為了保證5至7樓居民的安全,這三個樓層並不能使用電梯,居民只能通過樓梯下樓。

一棟被高速路直接穿過的大廈,竟是日本政府無奈之下做出的選擇,曾經不願退步的大廈主人,如今卻有苦難言。門塔大廈事件被公眾知曉後,引起了日本國內的廣泛談論,也給日本帶來了極大的影響。

日本作為一個資本主義國家,極度保護民眾的私權,因此即使政府是為了社會公共利益,也無法讓私權退步。門塔大廈開了私權建築與公共設施一體化的先河,在此之後,日本也開始允許這種一體化的建設。

在1989年的時候,日本政府為了將一體化建設進一步合法化,甚至修改了《道路法》、《都市計畫法》、《都市再開發法》以及《建築基準法》等4部法律中的一部分道路制度條例。可以說門塔大廈的主人以一己之力推動了日本一體化建設的進程。

如今門塔大廈已經成為了大阪市的標誌性建築,大部分遊客前往大阪遊玩的時候,都會前去打卡。縱觀整個事件我們可以看出,門塔大廈的主人與一般的釘子戶不同,他與大阪市政府抗爭並不是為了獲取更多的補償款,而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私權。

其實門塔大廈的主人維護自己的私權無可厚非,畢竟沒有任何組織與個人有權利侵犯他人的私權。然而當私權與公共利益衝突的時候,就要仔細考慮自身的選擇會造成的後果了,否則可能會給自身乃至社會帶來不良影響,就如門塔大廈的主人一樣,他雖然維護了自身的私權,但卻拖延了大阪市高速公路修建的進程,最終的結果也讓他叫苦不迭。

用戶評論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