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讓災難傷害更多人。
空難之后
After
37年前,日本123號航班巡航到伊豆半島上空時,機尾突然傳來一聲巨響,客艙里馬上被白煙充滿,氧氣面罩紛紛落到乘客面前。
「不好,好像什麼爆炸了。」機長高濱雅己時年49歲,總飛行時間長達12423小時,老道的經驗告訴他這次遇上大麻煩了,高濱第一時間向空管部宣布航班發生緊急狀況。
然而,任他也沒想到,這次麻煩比預料的要大得多。
爆炸導致尾翼脫落大半,四條液壓系統全部失控,前方還有大片的積雨云等著他。
機組人員跟惡劣環境拼命搏斗32分鐘,最終,123號航班在山林間墜毀。
這是史上第二大空難,機上524名成員,僅幸存4人。
最近,東航的消息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,在調查沒有結束前,人們仍在祈禱著,哪怕還有一絲絲希望。
此時,再看37年前的那場空難。經過時間沉淀后,也許能看出當災難毫無預兆的發生,人們還可以做些什麼。
吉崎博子是幸存的四人之一。
那年夏天,正值盂蘭盆節,日本有此時回老家祭祖,和家人相聚的習俗。
吉崎博子正是要帶著三個孩子回東京老家,丈夫吉崎優三也要去東京出差,于是一家五口相約坐上了123航班。
出發前,人們都以為這將是場愉快的旅行,孩子們搶著要坐在窗邊,想一睹富士山的風貌。
還有乘客和飛機拍了合影。
這架載著509名乘客,15名機組人員的航班像往常一樣帶著乘客的憧憬起飛了。
機長高濱總飛行時間一萬兩千多小時,還是運航部門指導教官。有他坐陣,所有人都覺得這趟航班萬無一失。
但在飛機進入巡航高度后,變故突然發生:有東西爆炸了。
機長并沒有托大,他迅速向空管局發布求救信號。
因為飛機顛簸,乘客一時陷入慌亂。
空乘努力穩住身形,囑咐大家冷靜下來,并帶好氧氣面罩,看看周圍人需不需要幫助。
慌亂過后,人們迅速冷靜下來。
吉崎博子和其他乘客最先以為飛機碰上了亂流。直到飛機傾斜90度,能直接從窗口看到地面的山林后,大家才意識到事情不妙。
一名叫村上良平的乘客開始在紙上紀錄:
「18:30,急速下降中,客艙里有人喊加油,飛機到底怎麼樣了?」
「下降…為什麼不下降啊!」
黑匣子中記錄著機長焦急又無力的聲音。
撞擊損毀了飛機上所有的液壓系統,高濱關掉自動駕駛后發現自己失去了控制權。任他技術再嫻熟,此時也已無計可施。
他放下起落架,想減速,降低高度,但飛機卻像空中飛舞的樹葉,不知道會被吹向哪里。
機組一度覺得飛機可能會在海中迫降,空乘開始讓大家:「請解開安全帶,穿上救生衣,做好離開的準備。」
這時,所有人都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,有人甚至做了最壞的準備。谷口在便簽紙上寫好了遺言,連同駕駛證一起放進了褲子口袋。
只有女兒美紀子依然在問吉崎:「媽媽,這是不是在演習?」
吉崎一家為了讓女兒感到安全,努力保持著鎮定,「咱們別慌,女兒還看著呢。」
爆炸發生22分鐘后,飛機徹底偏離了預定的迫降機場,被風吹到了山間。
「飛機顫動,像是悶雷,下墜,然后又拉起,上升后像游泳一樣晃動。」目擊者邊回憶,邊用手模仿波浪擺動著。
機長高濱自言自語:「可能不行了,完蛋了。」
雖是這麼說,但高濱仍然沒有放棄,他和同事極力操作著飛機,想穿過這片大山。
123航班在空中的最后一張照片,可以看出尾翼已經所剩無幾
在任機長分析過高濱的心理:
「如果遇到完全不可控的情況,就放棄了嗎?不是的,那就盡可能多救幾個人。這是接近本能的東西,像是父母保護孩子一樣。」
事實確實如此,當飛機快要撞上山頭時,高濱還在喊著:「動力,動力!抬升機頭,抬升機頭!」
但所有的一切都隨著一聲驚天巨響,結束了。
不幸中有一份萬幸,飛機在觸碰森林時解體了。機身前半段撞向山頭,后半段滑向了山谷。
救援隊最先發現的是山頭的撞擊,森林被夷為平地,123航班冒著白煙,只剩殘骸。
參與救援的空降團隊長岡部說:「難以想象會有幸存者。」當日,新聞起的標題是《全員絕望》。
與此同時,還有一支消防團正從山腳往山頂攀登。半路上,他們意外發現了123號航班的后半部分殘骸,這時,奇跡發生了。
「所有人都看到,突然有一只手伸出,太吃驚了。」
今井和消防隊同事沖上前去,合力搬開飛機殘骸,底下正是滿臉鮮血的吉崎博子!
「救救我女兒,救救我女兒。」原來,正是長女美紀子的呼喚讓吉崎活了下來,被發現時,吉崎已經全身多處骨折,嘴角也被碎片劃破。
但在那樣的環境中,消防員都以為救女心切的吉崎精神錯亂了。
隨著后續搜救的展開,隊員才發現真的還有三人存活。
消防員用樹枝和飛機殘骸做成擔架,把四個人抬到了山頂,送上了救援直升機。
救援以此落幕,但事故調查還沒有停止。
黑匣子記錄了三聲爆炸,這段聲音揭曉了123航班失控的謎底。
最先的爆炸聲是壓力擋板,緊接著垂直尾翼從內部瓦解,最后,擋板碎片撞向了機尾引擎,整個機尾在空中脫落。
而在后續的調查中,竟然發現這場災難是可以避免的。
123航班早在1978年就因降落不當,尾部觸地發生過故障。
修理時,本該用一整塊結合板的地方用了兩塊拼接,因此,金屬疲勞的抵抗力下降了至少70%。最后一次上空時,123航班承受的壓力早已超過了極限。
后續的救援更是漏洞百出。事發當天下著暴雨,能見度很低,再加上自衛隊不相信還有幸存者,他們是在第二天上午九點,也就是距離撞擊14小時后才趕到現場。
吉崎的女兒說,父親和妹妹并沒有在撞擊中去世,而是因為錯過了黃金救助時間才不治身亡。(官方調查認為除四名生還者外的其余乘客已于事故發生后立即死亡)。
雖雙方各執一詞,但拖沓的災后救援讓很多人在相當的長一段時間里心生不滿。
春風秋雨,時間撫平了山林,也撫平了人們心中的裂痕。
永田和同事原本要坐第二天的航班回大阪,但急性子的他還是在最后關頭趕上了飛機。
二十多年過去,兒子仍保留著父親沒有抽完的香煙:「看這香煙,能看出他非常慌張,相當慌張地想抽一根,冷靜下來。」
「真知子,孩子們就拜托了。」這是谷口正盛在飛機上給家人寫下的最后留言。
帶著父親叮囑,曾經在學校受過霸凌的誠,長大后成為了一名老師:「應該是那個時候拼死寫下的吧,非常感謝爸爸。」
由美子的母親至今保持著女兒房間的原樣,每隔一段時間她就去女兒房間里掃去灰塵:「無可奈何的事,其實我自己也知道……」
他們習慣了以這樣的方式和逝去的家人共存,好像沒有失去他們一樣。
說回東航,得知災難發生后,網絡上無數人陷入到了消極的情緒里。飛機上的人怎麼樣?家屬怎麼樣?搜求隊員怎麼樣?.......
無數個問題,找不到答案。而在等待的時間里,很多人甚至不允許自己擺脫悲傷的情緒。
共情心讓人們把這事攬到了自己身上,因出不上力而變得焦慮易怒。
其實,人們已經很努力的應對了。
機長在最后一分鐘也沒有放棄;搜尋隊第一時間趕去支援;有關部門第一時間召開緊急發布會;時至今日,搜救人員仍在泥地里拿著生命探測儀進行搜尋,哪怕有一丁點希望也不會放棄。
盡人事,聽天命恐怕是最無奈而又不得不做出的選擇。
每個人都做了該做的事,其它的,不如留給時間去揭曉答案,去撫慰受創的心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