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
周杰倫粉絲的涵蓋面有多大?
2004年,一個名叫許嵩的年輕人因為仰慕周杰倫才華,專門跑到周杰倫最大的粉絲論壇——杰倫中文網注冊會員、推文升級、建立威望,最終混成了中文網版主。
為了追星,他不顧經濟基礎買松下手機、穿美特斯邦威、唱周杰倫宣傳曲《將來的歌》,把「哎喲不錯」、「很吊」掛在嘴邊,為了宣誓對偶像的忠誠不遺余力。
就是現在跑去中文網網站看,你也能看到一個一星會員名字赫然寫著「vae」,vae就是許嵩如今的英文名。
許嵩早期的很多歌也擺脫不了周杰倫的影子,因為他創作的動力來源就是周杰倫。曾經還發原創歌曲《七號公園》、《玫瑰花的葬禮》到中文網獲取熱度。
他跟中文網另一個版主王建是好朋友。
王建堪稱周杰倫骨灰級粉絲,中文網就是他跟一些志同道合者創辦的網站,該網站宣傳曲就是他原創的一首「杰味」滿滿的《將來的歌》。
這首歌的旋律后來還被許嵩征用,作為懟狗仔神曲《遛你玩》的旋律。
所以如果要挑一位音樂界的杰迷代表人物,那許嵩一定是不二人選。
周杰倫風不僅席卷了音樂界,也讓一些體育界的運動員不能自拔。
中國短道速滑國家隊教練組組長王濛就是「受害者」之一。
早在2008年她就被媒體稱作「女周杰倫」,因為周杰倫的所有歌她都會唱,而且唱得很出色;她還一直把周杰倫當做擇偶目標,說他又帥又會唱歌。
此外像大家熟知的姚明、劉翔、馬龍、寧澤濤等出色運動員也都表達過對周杰倫的傾慕。
這些人當中有的比周杰倫小一輪,有的可以跟他稱兄道弟,但他們無一例外地全都表示過對周杰倫的喜愛。
這足以說明:優秀的偶像是可以跨越年齡和身份的。
但是相應的,無論周杰倫處于哪個時代,都有很多人對他產生過質疑。
2、
這是一張可以拿到普利策獎的照片。
2001年,被公司雪藏了5年的周杰倫,憑借自己的第一張專輯《Jay》獲得最佳專輯獎。
但是手舉獎杯的他無人關注,小有名氣的女藝人卻因為一些八卦新聞被記者圍得水泄不通。
周杰倫后來說,那時候自己很孤僻,沒人認識;面對鏡頭都會畏畏縮縮,壓低鴨舌帽來擋住自己羞怯的目光。
有粉絲找他簽名卻不認識他本人,還向他詢問周杰倫在哪?
確實,那時的周杰倫才剛從吳宗憲口中博得出道許可,長達5年的壓抑早已磨去了他的銳氣。
何況當時他既沒有名氣也沒有資歷,自然得不到媒體們的眷顧。
但是僅僅過了一年多,這種現象就開始逆轉。
周杰倫分別用《范特西》、《八度空間》、《葉惠美》等專輯連續奪得多項大獎,用實力替自己贏回了體面。
于是就出現了這樣諷刺的一幕,曾經那個連粉絲都認不出來的歌手,如今卻成了兩岸三地媒體的重點照顧對象。
有狗仔為了拿到他的第一手八卦資料,不惜起早貪黑跟蹤周杰倫十多公里;周杰倫的一篇新聞爆料,可以在報社賣到十多萬。
那時凡是有關周杰倫的報道,全都成了社會關注熱點、媒體獲取熱度的流量密碼。
今非昔比的周杰倫倘若回想起那時被冷落的場面,心里是否會泛起一絲酸楚?
后來的周杰倫在音樂路上越爬越高,登上《時代周刊》、成為「25位亞洲最具影響力人物」、從吐字不清的流行歌手,變成華語樂壇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而激勵他越爬越高的,或許就是當初那份被冷落的酸楚和不甘。
3、
2003年周杰倫拍《東風破》MV時,有一幕是他握著女主的手在燈光下寫毛筆字。
畫面看似唯美浪漫,但他寫的卻是自己的口頭禪:屌。
雖然只是一個小細節,但這足以說明:當時的周杰倫早已褪去出道時的羞澀,開始徹底放飛自我了。
因為這種放飛自我不僅體現在他的MV上,也體現在他的歌曲中。
比如《雙截棍》用念白式快唱;《飄移》用大量人物對白:
《你聽得到》中把歌詞反過來唱;《晴天》中直接用音階代替歌詞等。
這些開創性歌唱方式都打破了以往人們對于歌曲的認知,有些歌可以下里巴人很接地氣,有些歌也可以陽春白雪讓人聽不懂。
所以大家聽周杰倫會感到很新奇,因為周杰倫的歌曲中總是會加入自己的小心思,這些都是他獨特個性的彰顯。
在別人還在借歌抒發情情【愛☆愛】時,他已經把手伸向家暴、戰爭、功夫、犯罪等題材上了。
所以大家認為只有一個周杰倫,因為他的成功是劍走偏鋒型的。
沒人能復刻周杰倫的成功,因為別人要麼沒他有才華、要麼沒他成型快。
他之所以能夠放飛自我,是因為自己已經獲得了很多成就;
發布《東風破》時他才出道兩年,但獲得的成就卻蓋過歌壇九成歌手一輩子的榮譽。
2003年他發布了一張專輯《葉惠美》,其中的主打歌《以父之名》在發布之初就有8億人在廣播電臺收聽,打破有史以來的收聽記錄。
以至于各大電臺決定把《以父之名》發布這天稱之為「周杰倫日」。
就是現在看《以父之名》的評論,你也會發現一大批人在評論區刷「yyds」。
因此,造就周杰倫的,是時代、性格、命運碰撞在一起的化學反應。沒人能模仿,也沒有同代人能超越。